發布時間:2023-07-17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惡臭異味污染屬于擾民污染,近年來投訴率持續上升。據統計,連續四年,我國惡臭異味投訴占全部環境類投訴的20%以上,占大氣環境投訴比例近50%。惡臭異味作為人們身邊突出的環境問題,受到的關注日益增加。
7月12日-13日,由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第八屆全國惡臭污染監管與防治學術會議在石家莊召開,來自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參會代表圍繞惡臭污染防治工作展開了熱烈討論。
當前,我國惡臭污染形式如何?管理上存在什么問題?面臨什么困難和挑戰?針對這些困難和挑戰,下一步我們應該怎么做?
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鄒克華進行了專訪。
惡臭污染治理面臨“三多兩少”困境
NBD:當前我國惡臭污染有哪些表現形式呢?
鄒克華:惡臭污染屬于感官污染,即通過嗅覺感官引起人心理上的厭惡感,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環境事件的重要熱點問題,影響了人民的健康生活。
我國人口基數大、分布不均,居民區與工業區共建情況普遍,導致我國惡臭污染具有鮮明的特點。
首先,污染來源非常廣泛,涉及50余個行業,不僅存在于大氣污染領域,污水和土壤領域也有涉及,比如黑臭水體、污染土壤問題等。
此外,惡臭異味物質種類多,在極低濃度下就可被人的感官識別,使得物質識別難度大,對治理效率的要求高;加之其瞬時性、陣發性的特點,導致污染氣體捕捉困難。
基于以上特點,我們可以看出惡臭污染監管難度之大。
根據實驗室20余年來的調查研究成果顯示,整體看來,我國惡臭污染面臨“三多兩少”的挑戰,即居民投訴多、涉及行業多、物質組分多,但有效監管手段少、高效控制技術少。
完善我國惡臭污染監管體系迫在眉睫
NBD:當前我國惡臭污染監管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鄒克華:第一,城市布局還不夠合理。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但規劃布局仍有滯后,導致功能區劃分不明顯,居住區與工業區、市政設施混雜交錯,環境影響評價等“事前”管理未能充分考慮惡臭等污染的影響。近幾年我們實際調查了180余家企業,其中“先有企業后有居民區”的情況超過70%。
第二,標準體系仍不夠完善。
對照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標準體系,仍缺乏惡臭污染環境質量標準和基礎類標準。盡管我國在1993年出臺了《惡臭污染排放標準》,但該標準已經無法適應當前惡臭環境問題,需要進行修訂并細化。與此同時也缺少惡臭連續監測、現場監測等監測方法標準,導致儀器裝備市場混亂,也給現場執法帶來困難。此外,現有行業惡臭污染防治技術指南很少,不利于指導行業企業進行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治理水平仍比較落后。除無組織排放和治理設施運行不到位外,當前我國還存在末端治理效率低下等問題。我們實際調查10個投訴率排名靠前行業、350余個排放源結果表明,惡臭異味平均治理效率低于60%(以臭氣濃度計)。
第四,監管能力不足。當前環境管理部門仍在使用傳統的“人工排查+實驗室分析”模式監管惡臭污染,經常出現響應不及時、有效樣品無法采集、污染來源無法識別等問題。
完善我國惡臭污染管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在這里呼吁,希望更多的環境管理部門、高等院校、社會組織與我們一起,為我國惡臭污染管理體系建設獻計獻策。
VOCs與惡臭污染協同治理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NBD:近年來,我國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防治工作穩步推進,我們能否實現在治理VOCs污染的同時推動惡臭污染治理呢?
鄒克華: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梳理一下惡臭異味物質和VOC之間的關系。
惡臭異味物質和VOCs大多數時候是同宗同源的,大部分的惡臭物質都屬于揮發性有機物,同時,大多數揮發性有機物也是有氣味的。
此外,惡臭異味物質還包括無機氣體和半揮發性物質,如硫化氫、氨、鄰苯二甲酸酯類、苯胺類,部分行業存在VOCs濃度低,但惡臭異味問題突出的情況,比如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業、食品加工行業等。
因此,VOCs經過深度治理能否實現惡臭污染協同治理,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按不同來源加強惡臭污染分類整治
NBD:面對這么多問題和挑戰,我們該如何做呢?您有什么建議嗎?
鄒克華:要解決相關的污染防治問題,就要融合各級政府、企業和公眾三方力量,政府“建立污染防治體系,加強幫扶指導”,企業“開展科學精準治污,全流程全環節防治”,公眾“強化宣傳教育,創造全民共治良好氛圍”,從而系統地解決我國惡臭污染問題。
我們建議我國惡臭污染防治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摸清底數、重點治理,以投訴為抓手,梳理區域重點企業、重點園區,建立分級臺賬,整治重點投訴的園區和企業;
第二步建章立制、全面整治,研究制定惡臭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完善標準體系,開展培訓和幫扶指導,推動各行業全面整治,加強投訴頻發園區和企業的污染監管;
第三步考核管理、鞏固成效,制定惡臭防治績效評估制度,將惡臭納入城市空氣質量考核指標,推廣信息化、智能化監管,提升投訴響應能力,鞏固治理成效。
我們實驗室基于多年研究和實踐經驗,也摸索出了一些思路,比如建立動態分級管理臺賬,統計分析所在地區惡臭污染投訴重點來源、重點區域,建立惡臭污染分級管理臺賬,進行差異化管理,實現惡臭“一企/園一檔”,明確生產工藝、排放環節、排放特征、治理技術、管理措施等,并根據投訴變化、整治情況定期更新臺賬,動態調整等級,最終形成惡臭污染分級管理辦法。
此外,必須針對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市政源等不同的來源,來加強惡臭污染分類整治。
比如在工業源治理方面,對于化工、金屬制品業、汽車制造等VOCs主導行業,可根據行業特點,對涉惡臭投訴企業進一步開展深度凈化處理;
對農業源,要結合規模化畜禽養殖氨減排試點,加強高效、低成本的除臭技術研究,探索小規模養殖場和散養戶糞污收集處理方式;
對生活源和市政源,應當結合垃圾分類,加強垃圾轉運站的密閉和臭氣收集、處理,推進填埋改焚燒,加強垃圾焚燒廠惡臭防治,尤其是卸料大廳、滲濾液處理站的臭氣收集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1,www.alterbang.com,All rights reserved浙公網安備 33010902001043號浙ICP備12039693號-1